但我们学习衡水中学,只学了严苛的那一部分,因此很容易异化一个中学生。像上自习不能抬头的初衷,是让大家不要走神,但开始量化这个数据之后,我们变成了为了不抬头而不抬头,到后面,大家都会很担心,如果我扭一下脖子,会不会被老师抓。
我当时成绩不错,所在的班是实验班,只有20多个学生,但是大家非常卷,教室晚上是不关门的,有同学凌晨4点多就坐在里面了。而且他还会被当成一个案例,被班主任拿出来表扬,但我真的不知道,4点多去教室干什么?到最后,大家困也不敢睡觉,强撑着。
困,也成为我对高中最深刻的记忆。有一回,我凌晨起床上厕所,一看表,才凌晨2点多,高兴得都快哭了,这意味着,我还可以回去再睡一下,我对着那个表,傻笑了好几秒,好满足。直到现在,我已经读博士了,想什么时候睡就什么时候睡,可我还是清晰地记得当时的那种快乐。
最让我遗憾的是,因为班主任唯成绩论的引导,使得我们班的情感非常淡漠。当时,我们是单人单桌,每个人的成绩都很接近,气氛很紧张。有一个同学,是从普通班择优进来了,却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被班主任当着全班同学批评:“你从普通班来的,心里有点儿数,不好好学就滚回普通班。”非常难听,我都很难想象当时那个同学的心理阴影面积有多大。
在这种情况下,你眼里只会剩下成绩,你和同学之间,则是放在一起对比的关系,这次批评了她,下次可能就是你,大家没有什么心情考虑人际关系,做题、竞争就好了。
只有一次,班上每个人轮流去谈梦想,我很认真地写了一份发言稿,说想学新闻,到晚自习的时候,有几个同学就给我递了小纸条,让我加油,说他们也获得了很多能量。我后来回忆起这件事会发现,其实当时的大家都有进一步沟通、交流、表露内心的需求。所以我总是很遗憾,如果大家的高中生活,可以有更多的人际支持,那我的高中生活会留下更多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