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的高中开始学习“衡水模式”(10)

姜凌29岁河北衡水某中学毕业12年

离开衡水后,我所在的悬浮泡泡破了

2008年-2011年,我在衡水读了三年。我一直感觉,学校有这么好的成绩,一半以上的原因在于生源——中考时,学校会在全省范围内,把成绩最好的那一批招走,所以高考成绩垄断是理所应当的。

相较于衡水中学,衡水二中的生源更差些,主打的是“帮助不那么优秀的学生提分”,因此,管理方式也会更加严苛,哪怕是我们这些在衡水其他学校学习的人,也会觉得可怕。衡水中学有一个概念,叫做模块化,它会想,一个高中生,在高考之外还需要什么?如果需要锻炼、阅读,那它们都会被安排进相应的模块内,我们甚至还有特定时间,让学生参加话剧社、类似于脱口秀的社团。但那些学习衡中模块的学校,并不在意这些,会更加急躁和残酷一点。

上高中时,我的想法比较简单,就是要考北大,在这个意义上,学校确实是帮助我实现了这个目标的。也正因如此,家长们很信任我,我常常在周围亲戚朋友家的小孩面前,扮演“劝学者”的角色。

这段时间,我有个明显的感觉,现在的孩子,跟我们当年面临的状态,有很大不同。在我的高中时代,衡水的生活就像一个悬浮在现实世界的泡泡,它信奉的是“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高考就是一切。我一直到读大学的时候,去做一个线上教育的兼职,这个泡泡才被戳破。当时,我对着面试官说自己高考的分数,觉得自己肯定没有问题,结果面试官说:“你以为这个很了不起吗?”然后我就沉默到了结尾,面试官后来挑了其他人。

但是现在的孩子不一样,他们可以接触到更多外界信息,衡水的那套机制正在失效,泡泡很难形成。我有一个亲戚家的孩子,河北人,父母在北京打拼,这个孩子为了考上衡中,拼命学习,结果,父母居然积分落户北京成功了,孩子最后上了人大附中。他是全校第三名进的学校,现在排名只能算中下游,但也能上一个211。这次回家过年,我也问了他的近况,孩子高三了,正在沉迷话剧。

为你推荐

查看更多 >
你可以问我任何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