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下班当“助教”,老师觉得很委屈…(4)

就拿辅导作业来说,他就旗帜鲜明地表示,家庭作业是老师的事,跟家长无关。

“老师布置作业,家长辅导作业,订正作业,提供反馈。如果孩子完成得不好,老师还要批评家长:你自己的孩子,怎么这么不用心?

这样做的结果是,孩子十分痛苦。在学校也是做作业,回到家也是做作业,老师和家长一副嘴脸,生无乐趣。

况且,这完全不属于家长应该配合老师的责任。

“课堂教学和知识性学习,本就是老师的一亩三分地。来自家长的协助,只是为了老师更好地解决问题,而不能将责任转嫁给家长。如果孩子作业完成不好、不遵守课堂纪律,都要让家长协助、向家长告状,那要老师干什么呢?”

除了作业,还有一个常见的家校关系不清的例子,就是“带家长”。

孩子在学校犯了错,老师经常会让孩子将父母叫来。于是,老师和家长形成了“联盟”,让孩子在情感上无路可逃,无家可归。

“这时候,孩子要到哪里去寻求支持呢?这种情况下,孩子很难形成反思能力,要么被恐惧压服,要么愤慨反抗。

当家校界限不清的时候,孩子其实是最大的受害者。

当然,家庭“学校化”的现象,还有一部分原因在于,父母被“教育军备竞赛”裹挟,主动给孩子“加餐”。

受“应试主义”的推波助澜,今天的家庭教育中衍生出一种“智育至上”“只能成功”的养育文化。父母将更多时间用于拼孩子的“知识学习”,“内卷”“鸡娃”“3岁神话”“海淀家长”等热词,成为这个时代的教育缩影。

也因此,家庭教育内容更多是围绕如何“学好知识”而展开。孩子们即便放学回到家,依然保持着“学生”的身份,没有“休息”“玩耍”的空间,更像是进入另一所学校继续学习。

为你推荐

查看更多 >
你可以问我任何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