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孩子的成长过于一帆风顺,那就意味着,他也缺少感受这种反作用力的机会,也就丧失了一些机会,去验证“我百折不挠也要去做的究竟是什么”。
另外,我认为有一些智能能力,目前还没有很合适的语言或者工具,能把它们准确地辨别、衡量出来。而这种情况在未来5年、10年或更长时间,可能会是一个常态。
因为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和整个社会观念的发展,技术会不断替代人类过去引以为傲或习以为常的能力。所以我建议年轻人,不要去做那种传统智能就可以实现的事,比如偏逻辑的推理计算。
一定要去做那些人工智能不擅长的事,比如偏情感、偏人际关系的、有很多复杂思考的、和人类的诗意和感性相关的,或者人类的肢体运动、节奏有关的事。
举一个例子,有一种能力,没有任何学校去教授和衡量这种能力,却是现在很多公司招聘要求的必备能力,叫“网感”。
我女儿说她很有网感,这是她很骄傲的一点。她看很多短视频(我知道一些父母,一听孩子看短视频,就会觉得这是玩物丧志的事),看完后还会在下面留言,玩一些梗。
她有好多条在热门视频下的留言,都被顶到前几名。这说明她知道什么样的评论是幽默的、能引起大家共鸣的,她是一个网感很好的人。
像“网感”这样的能力或者素质,就是AI暂时突破不了的。所以我们要有勇气,放弃那些已经成型的或者被追求了很久的能力体系,允许自己定义和发现一些还没有出现过的能力,它们其实存在的。
只有这样,我们的孩子才能在时代大潮中,不断做出属于他自己的,同时也非常有意思的事情,而不是永远追赶一个已经被现有教育和技术覆盖的能力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