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0年前中国最好的老师被一个学霸“打脸”(4)

根据“费曼学习法”的精髓,一个人是不是真的掌握了知识,需要通过他给其他人的二次讲授来检验,从这个意义上讲,颜回早在2500年前就做到了。

所以什么是课代表?颜回就是标准的课代表啊!老师不在的情况下,基本能够代替老师给同学复习功课的,就是课代表。

从这里回头再看那个“不违”,颜回可能不是有问题憋在心里不说,他是真的一听就懂了,听懂之后他还能做到(孔子评价颜回“其心三月不违仁”)。这个“发”,也有将知识运用于实践的意思。

当然最终促成颜回“不违”而“足以发”的,还有一个关键因素:颜回对孔子这位老师是百分之百的敬仰,绝对的尊师重道,是他心无旁骛听讲和自我消化的前提。

当然如果以现代人的立场看,颜回可能缺了点批判精神,可是站在他当时的视野,孔子的学问就是“仰之弥高,钻之弥坚”,他的老师就是一位圣人。

颜回后来的英年早逝令孔子发出了“天丧予”的悲叹,如果单从学问的角度说,孔子失去的是一个真正的传承者。很多时候我们讲批判,往往连对方的理论架构都没有彻底研究明白,这种批判只能是空中楼阁。

从这个意义上说,真正有可能挑战孔子的,也只能是颜回,尽管按他的个性大概率不会这么做。

Part6:“回也不愚”

孔子顺着门缝望过去,这次换沉默寡言的颜回滔滔不绝了。孔子知道自己被打脸了,他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相信每一个热爱教育,关怀学生,又善于观察的老师都可能有过这样的体验,“回也不愚”这短短四个字背后,是老师对一个优秀学生满满的爱意。

从“如愚”到“不愚”,其实颜回并没有改变,成长了的是孔子自己。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总说,教学相长。

为你推荐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