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学校中的无边界学习(7)

(四)打破学科界限,综合课程

近代工业生产的发展以及自然科学的快速崛起,促使学校课程不断增加、不断细化,分科课程成为学校课程中的主流,但这也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各学科之间的隔离,割裂了知识的整体性,学校知识与生活需要严重脱轨,造成“知识无用”的结果。现在通行的课程,大多是鸽笼式分类的学科课程,这种分科课程割裂了人类自觉经验之间的联系,只是出于不同学科本身的利益或目的,才在知识领域中贴上不同学科的标签,每一“类”都是代表着按照某一占主导地位的典型的社会生活目标或过程加以安排的材料,从而使课程丧失其应有的社会价值。社会的进步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课程体系面临更大的挑战,改革势在必行,未来学校的出现、发展能够给落后的课程体系注入新的活力,使其重焕生机,真正满足社会发展需要。

未来学校更重视学科之间的融合,打破学科的固有界限,使知识由分裂、封闭、单一,走向整合、开放、多元,强调以学习者的经验为基础、以真实问题为核心进行课程重组,重点开展“综合课程”“STEAM 课程”等多学科整合的项目式学习也是未来课程的新形态。这种学科融合,不是对原有学科的简单删减,更不是“多学科乱烩”,它需要全面梳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中重复交叉的内容,采取删减、融合、增补、重组等方式,增强课程实施的综合性。课程体系的综合化不仅更符合社会发展实际,而且也使培养出的学生更能适应社会需要,同时消除学校与社会的隔阂,促进学校与社会的接轨,实现课程的社会价值。但是,只凭借综合化、社会化的课程体系难以彻底打破学习内容与社会要求间的界限,还需要学生将综合知识转化为切实行动的能力。因此,未来学校重视学生社会能力的培养,通过各种综合实践活动,如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等,大力培养学生综合解决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如此一来,课程体系的变革与学生培养的革新,不但能够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更能打破学校与社会的隔膜,真正消除“知识无用”现象。

为你推荐

查看更多 >
你可以问我任何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