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种植物都有自己的生长规律,孩子也一样,你不能把他硬掰成你想要的样子。
我身边就有一些特别智慧的父母。
他们允许孩子摔跤,孩子在公园里跑着玩,不小心摔在地上,他们不会第一时间冲上去把孩子拎起来,而是站在旁边笑着说:“疼吧?下次跑慢点,记住这个感觉就行。”
孩子自己慢慢爬起来,下次果然会注意。
他们也允许自己“偷懒”,不会追求每天的饭菜都营养均衡,偶尔带着孩子下馆子吃顿汉堡薯条,孩子开心,他们也轻松。遇到孩子写作业磨蹭,他们不会一直盯着催,而是告诉孩子“作业是你自己的事,你得自己安排时间,要是没写完,明天老师批评你,你得自己承担后果”。
刚开始孩子可能会挨批评,但慢慢就学会了自己规划时间。
好处在于,这些父母不会把孩子塞进千篇一律的模子里,而是愿意让孩子在混乱里慢慢摸索,长出自己的样子。
比如孩子喜欢画画,就算画得不好,他们也会鼓励孩子继续画;孩子想尝试做手工,就算最后做得乱七八糟,他们也会说“你比上次做得好,进步了”。
很多人其实不明白,“不负责”的留白,才是教育里最宝贵的部分。
你不在孩子身边的时候,他才会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你退一步的时候,他才有机会往前迈一步。
如果一直把孩子护在身后,他永远都学不会独立。
教育学家斯坦纳说过:“教育的本质,是让一个人发现我是谁。”
这句话真该贴在每个家长的床头,天天看看。因为你要做的,是守护孩子,而不是操控他;是陪伴孩子,而不是设计他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