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温尼科特之前提出过一个“足够好的母亲”的概念,意思是做妈妈做到60分就够了,剩下的40分,得留给孩子自己去探索、去试错。
可咱们很多父母偏不,非要追求100分,什么都要做到极致,最后把孩子捂得跟温室里的花朵似的,一点风吹雨打都经不住,稍微遇到点挫折就垮了。
你想象一下,如果一个人从小到大都没有自己做选择的权利,吃什么、穿什么、学什么、玩什么都被人安排好,那他长大以后要么就乖得像个木头娃,别人说什么就做什么,没有一点自己的想法;要么就彻底叛逆,你越不让他做什么,他偏要做什么,甚至做出极端的事。
之前看纪录片《镜子》,里面有个孩子说的话特别扎心:“你们把我关在保险箱里,却抱怨我为什么不会发光。”
这话听着让人难受,但就是事实啊。
你把孩子保护得严严实实,不让他经历任何困难,却又指望他能出人头地,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二、情感绑架,最毒的教育遗产
除了过度控制,还有比这更狠的东西,那就是情感绑架。
“我为了你辞掉工作,天天在家照顾你,你却考成这样?你对得起我吗?”
“我平时省吃俭用,连件新衣服都舍不得买,却花那么多钱给你报补习班,你就不能再努力点?”
“我昨天熬夜陪你写作业,熬到凌晨两点,你今天还不好好写,你良心过得去吗?”
听到这些话,你是不是觉得特别熟悉?这哪是在表达爱啊,分明就是在讨债。父母一边哭诉自己的牺牲,一边又暗戳戳地把孩子推向愧疚的深渊里。
孩子听多了这些话,慢慢就习惯了用“内疚”来换取父母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