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正了这四种角色或认知“错位”,也就明确了中层管理的定位与工作导向。理念正了,行动就有力,就有了执行力,就有了工作难点问题面前的创新驱动力。唯有如此,学校中层管理者才能发挥好中层的黏结、带动作用,带动全校教职工拧成一股绳,办好教育、办好学校。
04
承接愿景:
中层应成为学校共识传播的介质
作者|李建华,郑州高新区艾瑞德学校校长
学校共识究竟如何达成?中层是共识传播最关键的介质,这种传播有三个途径。
距离感消弭,让学校没有死角
当90%的人都认可学校办学理念时,另外那10%的人就成为了学校发展的盲区,如何突破盲区,我们强调的是“关注到每一个”,让学校不存在死角。
学校为“每一个”做了很多安排:“一个都不能少”的活动参与制度;特色节日营造的“人人都是主角”的氛围;为每位过生日老师发蛋糕券;为家中有子女参加中、高考的教职工发放粽子和糕点……
潜能抵达,让老师向美而生
无数老师的成长经历告诉我们,为老师进行的平台搭建与潜能激发多么重要。艾瑞德为老师搭建了专业发展、项目统筹、学科活动、综合发展等多个平台,这些平台的搭建绝大多数源于中层。
约翰·穆勒说过:“原则问题想要落地,都要转化成技术问题。”共识传播这个概念很大,要去思考如何转化。一个中层,要具备一种本领,就是能找到具体而有效的方法论,然后构建处理问题的科学思维逻辑。所以,搭台子也好,善激励也好,这都是技术性的问题,中层要有这样的转化能力。
自我陶熔,让自己更加通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