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可能戳中了大部分家长的一个痛点,就是他们一直在为孩子的成绩焦虑。”高毅朝说,“家长会上,不论孩子成绩好坏,家长的焦虑程度可能差不多。”
高毅朝也曾深深陷入对孩子学习成绩的焦虑中。最严重的一次打击出现在儿子上小学四年级时,其中一门考试,他只拿了50多分。高毅朝得知后,呆坐在办公室椅子上整整两个小时。
“小学怎么能出现这个学习成绩?以后怎么办?!”在高毅朝的期待中,他和妻子都算得上成绩不错。这两个大学生对儿子的期待,是以冲击北大这样的顶级名校为目标的。为了更好地与儿子沟通,帮助他提高学习成绩,高毅朝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心理咨询相关的知识,拿下了心理咨询师证书。
到初二,儿子的学习成绩没有很大提高,高毅朝却因为学习心理咨询的知识,做好了自己的思想工作。
“我能向自己说清楚,我能让自己接受。如果学得通,那就继续走考大学这条路。如果学不通,那就去上职业学校,360行,行行出状元,我都能接受。”高毅朝后来想明白了,那天坐在椅子上一动不动,是因为他自己的北大梦碎了,而这个梦不是儿子的。
许岚其实也清楚,每一次因为儿子的学习陷入歇斯底里的状态中,更多是因为自己的焦虑。她无时无刻不处于矛盾的撕扯之中——她质疑过这一切运行的逻辑,比如成绩是否重要、努力是否就会有回报、职业是否存在高低好坏,她得出所有否定的答案,但又成为肯定的践行者。
不是因为虚伪,而是因为贪心。许岚不确定脑海里那饿着肚子画画的儿子是快乐还是难过,她更不敢乐观地想象醉心艺术的儿子还能拥有富足的生活,于是她走到自己的反面,让他走那条看起来更为稳妥的老路。
“我的信念解体了。”许岚脑海中,经验与理念的撕扯,分分秒秒都在发生。
“您知道座头鲸吗?为了产崽,座头鲸妈妈会穿越5000公里,前往温暖的海域。孩子出生后,为了觅食,她会带着以自己乳汁为食的幼崽再次穿越5000公里。如果游得太快,孩子会跟不上,但如果游得太慢,数月未进食的妈妈可能会饿死。在孩子和自己之间,她必须要找到一个平衡。”许岚睁大眼睛问道,“她最后怎么找到了那个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