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职称评审的考核使不少教师望而却步。职称作为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导向,也作为提高工资待遇最实惠的红利,当下不少地方早已放宽了评审要求,也扩大了岗位聘用指标;但是,职称既然是专业技术职务,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所以要通过说课、上课、笔试和面试等考核手段来检测专业“含金量”,教师应苦练内功,且做好充分准备去“闯关夺隘”。
可是,不少教师虽然已具备职评的工作年资,但因为缺少学习和反思,缺少公开课的体验和历练,缺少总结和提炼经验教训,缺少考试和考核的硬实力,所以,面对职评,“退避三舍”“望洋兴叹”,这样,专业素养怎么能长进?
第五,有些制度禁锢了教师的发展。当下不少学校明确规定,如果教师任教二十年以上或年龄在五十岁以上者,不用再当班主任,不用再上公开课,不用再主讲或主持各类教研活动,教案和学生作业批改等也可免除检查……
其实,适当的压力是教师进步的动力,一旦没有了压力,就容易懈怠。这样看,这些制度看似“眷顾”了中老年教师,体现了学校的“人文关怀”,实际上使他们成了教育教学的边缘人,甚至成了学校的局外人,从此,他们就失去了危机感、紧迫感,更是失去了进取心,所以,这种制度反而桎梏了教师的进步。
凡此种种,如果教师不再进步了,必然会落后,必然面临淘汰出局的风险;到时候,受到损失的不仅仅是教师、学生和学校的教育教学,而是国家的未来。
因此,教师只有不断进步才能促进素质的提高,才能不断改善教育教学品质,才能为民族复兴伟业作出应有的贡献;当然,进步的主动权就掌握在每一个教师自己手里。作为教师,都要树立忧患意识,要清醒自己,要有理性思维和底线思维,要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要勇于自我革命,要逆流而上、化危为机,尤其要在以下几方面作出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