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使学生成长,先要成长教师。这是教育常识。比如当下中小学要深化“双减”,教师必须不断改变课堂教学,不断减作业、少考试,不断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而所有这一切,需要教师专业进阶。但是,笔者发现,当下不少老师不再进步了。究其原因,笔者以为,可能有以下几点。
首先,不读书、不写作导致教师专业发展停滞不前。作为一介书生,读书和写作原本就是教师的本色,教师每天都要手不释卷,把所读所思“发酵”成思想,内化于教学,更要把所教所做说出来、写出来。
可是,不少教师就像围着磨盘打转的驴子一样,除了围着考分而打转,几乎不读书、不写作,更是缺失了反思和跟进实践的习惯,所以,思想僵化、视野狭窄,如此恶性循环,致使实践能力越来越退步。
其次,居高不下的应试仍是教师进步的绊脚石。中小学校要“减负”,要走向“好教育”,关键是提升教师的核心素养。
可是有些教师总是习惯于应试教育的“老一套”,尤其是不少初、高中仍然升学至上,仍以考分作为考核教师的主要依据,致使不少教师仍把时间和精力耗费在布置和批改机械重复的作业与无休止的考试中,这样既疲惫了学生的学习,也使自己产生了职业倦怠。
再次,各种教学资源反而成了教师懒惰的“温床”。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教育教学资源唾手可得。比如,除了校本教研所提供的集体备课资料,还有名师的课堂实录和解题宝典,至于线上优秀教师的教案和教学视频等,更是应有尽有,然而,这些却成了他们的“救命稻草”。
因为有了它们,教师就不再独立思考和批判质疑,就不再研究,更懒以建构自己的教学资源;最可悲和可怕的是,不少教师根本认识不到被“裹挟”的危害性;所以,如果没有了它们,都像丢了魂一样。其实,教学资源本身就是“双刃剑”,它们虽然能方便教师的教学,但也能使教师变得懒惰和迷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