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使学生成长,先要成长教师。这是教育常识。比如当下中小学要深化“双减”,教师必须不断改变课堂教学,不断减作业、少考试,不断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而所有这一切,需要教师专业进阶。但是,笔者发现,当下不少老师不再进步了。究其原因,笔者以为,可能有以下几点。
首先,不读书、不写作导致教师专业发展停滞不前。作为一介书生,读书和写作原本就是教师的本色,教师每天都要手不释卷,把所读所思“发酵”成思想,内化于教学,更要把所教所做说出来、写出来。
可是,不少教师就像围着磨盘打转的驴子一样,除了围着考分而打转,几乎不读书、不写作,更是缺失了反思和跟进实践的习惯,所以,思想僵化、视野狭窄,如此恶性循环,致使实践能力越来越退步。
其次,居高不下的应试仍是教师进步的绊脚石。中小学校要“减负”,要走向“好教育”,关键是提升教师的核心素养。
可是有些教师总是习惯于应试教育的“老一套”,尤其是不少初、高中仍然升学至上,仍以考分作为考核教师的主要依据,致使不少教师仍把时间和精力耗费在布置和批改机械重复的作业与无休止的考试中,这样既疲惫了学生的学习,也使自己产生了职业倦怠。
再次,各种教学资源反而成了教师懒惰的“温床”。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教育教学资源唾手可得。比如,除了校本教研所提供的集体备课资料,还有名师的课堂实录和解题宝典,至于线上优秀教师的教案和教学视频等,更是应有尽有,然而,这些却成了他们的“救命稻草”。
因为有了它们,教师就不再独立思考和批判质疑,就不再研究,更懒以建构自己的教学资源;最可悲和可怕的是,不少教师根本认识不到被“裹挟”的危害性;所以,如果没有了它们,都像丢了魂一样。其实,教学资源本身就是“双刃剑”,它们虽然能方便教师的教学,但也能使教师变得懒惰和迷茫。
第四,职称评审的考核使不少教师望而却步。职称作为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导向,也作为提高工资待遇最实惠的红利,当下不少地方早已放宽了评审要求,也扩大了岗位聘用指标;但是,职称既然是专业技术职务,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所以要通过说课、上课、笔试和面试等考核手段来检测专业“含金量”,教师应苦练内功,且做好充分准备去“闯关夺隘”。
可是,不少教师虽然已具备职评的工作年资,但因为缺少学习和反思,缺少公开课的体验和历练,缺少总结和提炼经验教训,缺少考试和考核的硬实力,所以,面对职评,“退避三舍”“望洋兴叹”,这样,专业素养怎么能长进?
第五,有些制度禁锢了教师的发展。当下不少学校明确规定,如果教师任教二十年以上或年龄在五十岁以上者,不用再当班主任,不用再上公开课,不用再主讲或主持各类教研活动,教案和学生作业批改等也可免除检查……
其实,适当的压力是教师进步的动力,一旦没有了压力,就容易懈怠。这样看,这些制度看似“眷顾”了中老年教师,体现了学校的“人文关怀”,实际上使他们成了教育教学的边缘人,甚至成了学校的局外人,从此,他们就失去了危机感、紧迫感,更是失去了进取心,所以,这种制度反而桎梏了教师的进步。
凡此种种,如果教师不再进步了,必然会落后,必然面临淘汰出局的风险;到时候,受到损失的不仅仅是教师、学生和学校的教育教学,而是国家的未来。
因此,教师只有不断进步才能促进素质的提高,才能不断改善教育教学品质,才能为民族复兴伟业作出应有的贡献;当然,进步的主动权就掌握在每一个教师自己手里。作为教师,都要树立忧患意识,要清醒自己,要有理性思维和底线思维,要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要勇于自我革命,要逆流而上、化危为机,尤其要在以下几方面作出努力。
第一,要用读书和写作来推动进步。因为教师的读书和写作是教育教学的必然要求,所以,我们应该用读书放大心灵的半径,用读书改善知识结构,用读书改变认知,用读书支撑和优化实践,并用写作改善思维品质,用写作把所读所思所做表达出来,用写作促进交流和共享,用写作寻求更大的进步。
第二,要敢于和过度的应试教育作斗争。实际上,当下的“双减”,既是国家战略和国家意志,又是扭转应试局面最有力的举措。所以,我们应该以实际行动参与“双减”,不再用“题海战术”绑架学生,不再让他们成为纯粹的考生,不再以单一的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依据,不再让大多数学生成为尖子生的“陪读生”,而要把课堂还给他们,要格外关注那些学困生和所谓的“问题学生”,挤出时间和他们一起读书、一起活动,并且根据他们的诉求改进教育教学,善于发现、看见和挖掘他们的闪光点,要激发他们的兴趣爱好,帮助他们成为更好的自己。
第三,要当好教学资源的管理者和使用者。一方面,因为我们的教学能力毕竟有限,所以,我们要利用资源补好自己的短板;另一方面,名师的教案、课堂实录和各种试题等虽是优质资源,但这些毕竟是他人的实践结晶,代表的是他人的思想,而我们要嬗变自己的教学,应该从所教的学生和自己的实际出发,以优质资源为“拐杖”和“催化剂”,启迪、借鉴,消化、吸收,并催生出自己的思想和智慧,这是我们利用资源应有的态度。
第四,要以积极的心态参加职称评审。当然,为了“不打无准备之仗”,评审前,我们要对照条件,早做准备;其实,准备的过程既是弥补短板的过程,更是倒逼自己成长的过程;所以,我们要放开一搏,用职评增强教学本领,用职评促进专业成长,用职评历练人生。
最后,要创新管理制度。一方面,学校要拆除“照顾性”制度的樊篱,别再以这些束缚中老年教师;另一方面,作为中老年教师,要保持心态的年轻,要主动融入学校的教改,自觉回到教学的“正中央”, 勇于回到“双减”的舞台“跌打滚爬”,乐于和年轻教师同学习、同教研、共进步,主动当好他们的“导演、导游和裁判”,既传授教书育人之道,又讲授教育教学故事,尤其要多讲教训、缺陷和遗憾,帮助他们少走弯路;更要自告奋勇担任评课、改课的主持人或主讲人,促使自己教到老、学到老,最大化的发挥正能量,激发进步活力,永葆进步青春。
当然,每个人都有老去的那一天,这是自然规律。作为校长,要给中老年教师多些人文关怀,善做管理“加减法”,适当减轻他们的工作量,减少非教学性事务,让他们能腾出时间加强自我学习,有更多精力“传、帮、带”,促使全体教师的进步上升为学校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