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分专业按大类招生 高招新模式成了"陷阱"?(7)

大家追求短期利益,追求可以抓得住的结果,这也需要高校对学生加强引导。北京科技大学招生就业处处长尹兆华撰文指出,在专业分流时,要坚持综合考量,不能只看学生学习成绩,也要看他的潜能与兴趣,并尽量坚持以生为本。高校还要有意识地多给学生做工作,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引导他们从职业发展的角度认识和选择专业,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咨询指导服务。

大类招生,无法一蹴而就。它考验高校的智慧,需要高校为这一改革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支撑体系。否则,就容易遭到质疑。

刘江看到,从开展大类招生开始,学校就一直在改进和优化大类培养的课程设置。“我们要承认,大类招生培养带来的好处不是立竿见影的。”但变化已经发生。刘江观察到,学生接触的人更多,了解的东西更广,有些学生还会有意识地在高年级时做一些跨学科的科研项目。

张端鸿也告诉科技日报记者,他们跟已经毕业的学生做过访谈。当学生回头看时也会发现,一年级接受基础和通识教育是必要的。真正走向社会后,他们会感激那段时光。

“可以说,短时间内,针对大类招生的争议还会继续存在。观念的改变,需要时间;人才培养生态环境的营造,也需要时间。”张端鸿强调,“但是,改革会继续进行下去。”(来源:科技日报)

(责任编辑:卢其龙 CU002)
首页上一页...4567 7

为你推荐

查看更多 >
你可以问我任何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