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认真分析学情,做到知己知彼。要认真翻阅以前学习新课时教师登记在册的在学生学习相同内容时的错题记录(包括平时作业和阶段性测试——教师要做教学研究的有心人),或者分别找三个层次的学生交流,做适当的课前或课后调研(课前了解他们对复习课教学的需求,课后收集他们学习本节课的建议和意见)。必要时,也可以做适当的前测。通过这些思路,摸清底子,对症下药,提高复习课的针对性,解决教学的关键问题和学生的痛点问题,
4.归类分析常见题型,做到一题多变。复习课典型例题宜少不宜多(原则上一节课的典型问题不宜超过三个),要引导学生学会改题编题(而不是变式训练),让学生在不知不觉的变化中,运用问题解决策略,把握题目的变化规律,学会解决复杂问题,甚至压轴题,力争做到一题通一类(通过一题学会解决一种类型的问题)、一题串知识(在变化中把相关知识串起来)、一题纠失错(解决学生在练习中存在的失误与错误),从而实现“以少胜多,以精取胜”的目标。
问:一线教师教学实践中应该怎么做?
房超平:
实现上述策略,需要在教学中做到如下几点:
1.细化知识清单和方法清单,并通过多种途径完成梳理巩固的任务。教师事先准备好知识清单和方法清单,知识点(方法点)要细化、全面,不遗漏。然后,按照下列路径完成梳理巩固的任务:课前,由学生自己通过自主回忆和查阅资料,分别把每个知识点(方法点)弄清楚,并填在相应位置。课中,把每个知识点(方法点)通过小组间的交流、组间展讲以及老师点拨予以补充和纠正,并用红色笔记下来,使学生学习的过程清晰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