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被逼上兴趣班的孩子, 后来都怎样了(4)

“养”兴趣,是静待花开的栽培;“练”兴趣,是填鸭式的痛苦。

前者让孩子享受过程,获得成就感,自发想要向上生长;后者却如揠苗助长,拔高了才艺,却可能扼杀了孩子的兴趣。

最初喜欢弹琴的孩子很多,最后真正坚持并且热爱的却很少。

就是因为,父母弄错了“养”兴趣的方式,并非机械地报班和练习,而是让孩子对弹琴保持兴趣——

首先,需要激发孩子对钢琴的好奇心。当他坐上琴凳,手指落键,无论弹出何种声音,都请大声赞赏,让他找到对弹琴的向往。

其次,在练习的过程中,少放大缺点,而是不断发掘孩子进步的闪光点,给予正向反馈,让孩子获得深信自己能弹好乐曲的成就感。

那些被逼上兴趣班的孩子, 后来都怎样了

兴趣和坚持是相辅相成的。

好奇心会激发兴趣,深入地探索会产生成就感,成就感又会强化兴趣,让爱好得以坚持。

如此良性循环中,让孩子从“喜欢弹琴”到深信自己“擅长弹琴”,找到自我认可的信心,从而拥有更多面对挑战的勇气和坚持。

四、“不想上”不是不爱了

而是“爱不起”

《家有儿女》中,刘星和妈妈的一段对话曾经广为流传——

刘星埋怨妈妈:“小时候怎么你没有给我培养一个特长啊?”妈妈说:“小时候给你报这班那班,你自己不学啊!”刘星反驳道:“我不愿意学,您就不让我学啦?那时候我还小,我还不懂事,您就应该从小培养我,教育我,就得逼着我学。”

那些被逼上兴趣班的孩子, 后来都怎样了

面对兴趣班,很多家长时常遭遇的一个难题就是——

孩子最初对某事爱得深沉,最后却丢下一句“我不想学了”,放弃得彻底,怎么办?

孩子嘴笨,只会把原因归结为“我不喜欢”。

有些父母会不分青红皂白地训斥孩子“不知上进,半途而废,浪费父母心血”。

但有智慧的父母,会懂得少说多听,深挖孩子“不喜欢”背后的原因

那些被逼上兴趣班的孩子, 后来都怎样了

为你推荐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