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要成绩好,又要保证学生快乐学习。对我来说,就是生理和心理的双重压力。”很快的,小林在身体上、心理上都陆续出现问题。今年,她正式向学校提出申请,要求去教低年级。
小林坦言,做这个决定,就是不想再那么手忙脚乱。一方面,低年级抓成绩还不是很紧迫,学校领导不会盯得那么紧;另一方面,低年级更需要的是培养学习习惯、生活习惯,“我希望先做好自己该做的事儿。”
“稳定”背后
真实教师生活还“香”吗?
专业要求高,社会意见多,如果只剩下“稳定”,教师还是一份值得的职业吗?不得不说,编制的确很有吸引力,毕竟现在就业形势艰难,大部分职场人都有“朝不保夕”的隐忧。
胡秋天曾经因为实在不堪重负,最终选择了放弃编制,成为一所民办双语学校的语文老师。
在这里,她的确能把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放在关注学生的发展上,有空间去引导学生进行基于理解的学习。但随着“民转公”政策的落地,她和同事们也开始担心起有可能失业的问题。
“现在再去考编,且不说我已经过了年龄,现在考编制的人,比我考的时候‘卷’太多了,能不能真的考上还是个问题。”胡秋天无奈一笑,“只能说,真的各有各的难处。”
周周也在犹豫,要不要辞职,但还是很难踏出这一步。想到自己当年考教资、考编的辛苦,现在放弃实在“可惜”;再加上大部分从师范专业毕业的老师们,也不得不面临就业面窄的困境。
周周生在一个教师家庭,在她之前,家里已经出了7位教师,他们有的做到校长,也有的做到了当地的特级教师。在她大学报考专业时,家里人几乎一致建议她读师范、做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