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0万人教资面试,教师生存状态劝你冷静(4)

小林就是在去年正式成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作为一名新老师,她明显感觉到,不只是自己,所有人都在不确定中摸索

“是啊,要从知识到素养,可是素养具体要通过什么方式实现?如果考试还是要考知识,老师却花时间在素养,这学校和家长也不答应......”

刚一进校,小林就被学校分配负责一个高年级班级,语文成绩很好,但学生们却告诉她,其实他们一点儿也不喜欢这门课,都是靠死记硬背、刷题才拿的高分。小林既心疼又痛心,她想,自己是新老师,还有机会试错,可以不用急着逼学生天天默生词、背课文。

可想而知,一年之后,他们的语文成绩名次没有之前好了。尽管有很多学生对小林说,因为她,他们才真的开始喜欢上语文课,可是实际工作中,她既要面对家长的质疑,也要在校领导紧盯的状态下,挣扎着坚持。

“双减”之下,这几乎是所有希望做出改变的教师们都在面临的普遍问题。政策要求给学生“减负”,学校、家长还是要成绩,一个原本需要所有人合力解决的问题,却成了老师独自面对的难关。

同样从师范毕业、进入当地学校任职的数学老师周周,也面临同样的困境。

“双减”之后,学校要求不再用以前那种一科一册的暑假作业,周周自己根据上一学年的内容设计了联系计算的题目,又设计了一系列需要动手的实践活动,再结合下一学期的新内容设计体验活动,提前熟悉起来。

然而,这种重视体验和理解的教学方式,并不很快得到认可。因为一些机缘巧合,周周得知,原先在她班上的一个学生转去另一所学校,学生家长在申请理由中就明确表达了对她的不满。

“当然,我可以理解,这个孩子要转去的班就是以数学特级教师闻名的。”周周自我开解说,“政策归政策,观念的改变还是需要时间。”

为你推荐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