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亿人工作将被机器替代?一家百年考试局,每年为百万学子“准备未来”(3)

和Rod交谈后我们发现了重要脉络,剑桥国际的做法,一是“变”,二是“不变”——这两者听上去矛盾,其实一点儿也不。

我们注意到,剑桥国际课程非常广泛,比如国内熟悉的IGCSE,可以从70多个科目中进行选择——而横向来看,“数字素养”都是整个剑桥国际课程体系中的“熟面孔”。

数字素养不单单是上网、编程类似的技能,更是指一种深层次的能力素养。

3亿人工作将被机器替代?一家百年考试局,每年为百万学子“准备未来”

剑桥学校科学课堂

而且不仅是课程,在剑桥国际拿手的测评方面,也与时俱进,通过全新的基线测评衡量学生的潜力和进步情况。这里面涉及大量的软硬件建设,包括大数据库的构建。

不变的,是Rod多次强调的“基石”(bedrock)能力,即一种核心的、可迁移的能力培养。

“剑桥的理念,是让教育成为一种生活工具,而非短期的应试工具。”

Rod表示,学习剑桥国际课程,意味着学生培养了更高层次的思维能力,能够学以致用,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独立思考。

“我们竭力确保课程鼓励培养‘剑桥学子’的特质——有自信、负责任、善反思、重创新和乐于参与,并且帮助他们在未来生活中取得成功。”

剑桥国际课程的各个阶段,尤其是国内熟悉的IGCSE和A Level,显著特点是丰富广泛,而较隐性的特点,则是它对“技能、知识和理解”的清晰划分。

AI给我们的一大警示,便在于“知道”和“知识”之间的差异。20多年前,小说家王朔发明了“知道分子”一词。

在王朔看来,知识分子原本是富于精神创造的人,但沉湎于标准答案的“知道分子”则不然,他们只是比别人多知道一些,可以随口背出大段大段的名言警句、生卒年月、著作摘引,看上去无所不知、无所不晓。但“知道分子”最大的问题在于,他们无法产生洞见。

所以,剑桥国际课程在做设计时,首先会弄清学生需要学习什么——“学生必须展示他们具备理解能力和核心学科知识,并能够进行批判性思考。同时,考试的作用不是排名,而是认可、奖励和鼓励学习。

3亿人工作将被机器替代?一家百年考试局,每年为百万学子“准备未来”

剑桥学校科学课堂

外滩君想到之前与英国华裔数学家Eugenia的交流,令人惊讶的是,这样一位数学天才表示,她小时候蛮厌恶数学这门学科的,觉得学数学乏味又迂腐。

她说,“我一点儿也不责怪我的老师,这都是课程设置和考试制度的问题。”当她十来岁相继开始接触IGCSE和A Level课程后,情况有了很大的改观:

“IGCSE的研究项目令我对数学钟爱有加,那都是一些开放性的课题,每个学期需要花费几周的时间来完成。我们从一个结构严谨的问题出发,独立探索由它引发的无限可能性;之后我开始学习ALevel进阶数学,我非常喜欢纯粹数学的一些内容,特别是抽象代数、归纳证明、极坐标……”

前些天,上海“剑桥学校”的交流会上,几位中学同学便分享了她们学习剑桥国际课程的感受。

一位女生表示,她一直在寻找一个能深入探索自己对人文领域的热情的机会,而剑桥课程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她选修了心理学等人文课程,不仅让她对这些学科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培养了批判性思维能力。

“例如在课堂上,我学习了如何分析文献,并从中得出自己的结论。通过这些学习,我能够更好地理解社会上事件的复杂性和相互联系性。在AI时代的风口浪尖下,信息的真实性变得模糊,甚至可以被恶意地滥用,而在这样的时代下批判性思维变得格外重要。”

也正因此,剑桥国际课程的认可度有目共睹:资质证书被2200多所世界性高校承认,包括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和其他国家的著名大学,尤其是所有英国和常青藤联盟的大学。

3亿人工作将被机器替代?一家百年考试局,每年为百万学子“准备未来”

Rod说,有点他尤为感到自豪,顶尖高校对剑桥国际课程学生的反馈和评价都是,“他们真的准备好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了——不管是深厚的学科知识,还是独立研究能力与批判性思维技能。”

为你推荐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