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承认,在变革面前,教育往往并非那个“春江水暖鸭先知”,甚至毋宁说常常慢上几拍。
近年人们大谈特谈人工智能,可绝大部分学校呢?
难说做好了什么准备,遑论要为孩子的未来做预备。当教育者还没搞清楚“GPT”呢,热点就又变成“Sora”了……不确定性已经笼罩着我们整个时代。
Rod坦言,这是剑桥国际一直在思考的重点之一。他多次提到“变化”,特别是技术变革——他本人在学生时代时,互联网还远未走进人们的生活,而如今,人工智能以每年数个版本的速度迭代,有越来越多的家长、学生和教育工作者开始问同一个问题——今后学什么才不会被AI替代?
Rod先生的同乡、同样出生在剑桥郡的世界级科幻作家道格拉斯·亚当斯,曾这样嘲笑人类对科技的态度:“(人们认为)‘任何在我出生前就有的科技都稀松平常,任何在我15~35岁诞生的科技都是改变世界的革命性产物,任何在我35岁之后诞生的科技都是违反自然并要遭天谴的……’”
对于传统教育或是保守的一代人来说,技术变革疑云密布,AI或将成为未来市场的“竞争者”,夺取原本属于孩子们的就业岗位。在这样的消极论调下,生命就像是用来交易的筹码,孩子学的大多数东西恐怕都会被替代。
而且不知何时,提问渐渐被窄化为这样一种能力:渴求答案,甚至是标准答案。在这样的认知模式下,学习、教育旋即成为寻求确定性答案的标准化训练。对ChatGPT的恐慌,根源可能正在这里。
然而在Rod看来,剑桥更愿以一种开放而乐观的心态迎接变革,并探索技术将如何帮助孩子实现能力跃迁——没错,如果把AI当做数字赋能者,其实孩子学什么都不会被替代:
人工智能的确能胜任很多方面的工作,包括烦琐的搜集、重复的记忆、机械的计算、常规的分析等等;
但同时,换一种角度想,AI也会在这些方面帮人类节约大量的时间,以便将精力投入更高阶的思考与创造当中。在这种情况下,终身成长才是人生真相。
蒸汽机替代了手工,同时也解放了劳力;人工智能替代机械思考,同时也解放了创造性。只有教育者首先摆准“战略”,孩子们才能赢得“战术”。
“学什么都不会被替代”是句轻巧的话,关键是,究竟如何去做呢?
在剑桥,专家们正在与全球范围内的剑桥学校社区成员合作,探索如何利用人工智能优化教学、学习和评估。也已经开始着手设计具备这种能力的新课程。
Rod表示:“如果我们真正希望通过教育实现能力培养,希望我们的学生‘为未来的世界做好准备’,那么我们需要为人工智能无处不在的世界做好准备。”
他也解释道:“尽管国际教育的未来与这些技术息息相关,但人的因素仍然是不可替代的。人工智能可以增强教育系统的某些部分,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以及学生之间的互动对于优质教育依然至关重要。”
不确定性时代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