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家长的自我救赎,用半生抵抗教育焦虑(6)

在数学周考前,有孩子午休看《哈姆雷特》,却被老师没收,并拍照发到家长群……

孩子们不被允许不一样,这和卉贤的价值观发生了强烈的碰撞——她从自己父亲那儿得到的熏陶是,人就像草原上的生物,有人是大树,有人是小草,谁也没有否定对方的权利。

于是,她果断把儿女转入一所教育观更契合的双语学校,一向喜欢画画的女儿一下子如鱼得水,儿子则花了一段时间才从那种“考高分、争排名”的想法中走出来。

陈瑜用“明亮”来形容卉贤的生活状态。她坚信人的价值不是仅由分数来定义,自己也是这样做给孩子们看的——

美国留学毕业后,她在美国不得志,又不想为了多挣钱转行学会计,便毅然回国。

在奢侈品行业工作时,她还为各大报纸、杂志做撰稿人,能够在半夜用1小时补上版面“天窗”。

时机来临时,她又以七折工资的“代价”去了一家著名时尚杂志当编辑部主任。

在很多人眼里,她属于“脑子坏掉了”,但她实则乐在其中。

当住家阿姨对孩子们说“妈妈为了你们还要去上班很辛苦”时,她郑重地告诉孩子们:“妈妈喜欢工作,不单单是为了你们,妈妈工作很开心!你们长大后,也会找到让自己很开心的事情做。”

如今,社会已然和几十年前不同,今天的教育也不再是埋头苦读就行。先有好战略,才能有好战术。

用陈瑜的话说,谈教育就是在谈价值观,能把自己的生活活明白的家长,才更有力量支撑孩子走高、走远。

把孩子从“生存式学习”中解救出来,

为你推荐

查看更多 >
你可以问我任何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