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家长的自我救赎,用半生抵抗教育焦虑(4)

如果孩子的能力只能让他在三四十岁时,处于整个同学圈的下游,你允许吗?

如果孩子未来就是想做一份社会地位不高,钱不是特别多,但他很快乐的工作,你接受吗?

“我不允许自己这样,但孩子的人生应该由他自己决定。”这个回答里的焦虑、无奈与挣扎,何尝不是妈妈日常在控制孩子行驶在“正轨”和放手让孩子自由成长之间的挣扎呢?

在访谈中,陈瑜经常引导家长去思考焦虑的原因,去寻找改变的动力。在她看来,焦虑其实也是一种家庭教育的懒政。

但如果家长愿意花时间花精力独立思考,愿意从其他家长那里汲取经验,教育焦虑并不是一种必然的结局。

把自己的生活活得通透

是支撑孩子走远的基础

家长的种种焦虑中,可以看到他们的不安全感,任何一点计划外的“失控”,都会引发一连串的灾难性想法。如果人的价值只能从比较中来,那注定是脆弱的。

这也是为什么陈瑜多次强调,家长自己要有自己坚定的价值观能把自己的生活过通透的家长,不会在育儿上迷茫太多。

天妈就是个典型的例子。她是多家500强公司的培训师,对社会的竞争有着直观的体验,但她同时也看到,“每个人其实都是靠自己的长板活着的,然后用其他人的长板来补自己的短板,而不是一定要把自己的短板补齐,让每一项都变得平均。”

这也让她在女儿的教育问题上十分通透:

女儿天天3岁第一堂画画课玩颜料,其他小朋友都把颜料往自己身上挤,但天天却很有秩序感地把颜料按颜色深浅排序,在大白纸上用食指比划均匀地去滴颜料,画了一幅“棋盘”。老师说,天天可能不是没有创意,而是有另外一种很理性的创意。

为你推荐

查看更多 >
你可以问我任何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