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不仅会因为写错字、摔碎碗这样的小事,对我大声指责;还常因为“大人的事”,在我面前大打出手:
砸坏家具、惊动邻居,然后打到头破血流......
我只能吼叫、制止,最后惊恐无助地看着他们——
怀疑“我的存在是不是个错误”!
但幸运的是,我的爷爷始终无条件地欣赏我、鼓励我。
我做每件事,他都总是笑眯眯地望着我;
然后给予我肯定:“是的,我知道你。”“能干!”
他让我看到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另一种可能——
原来沟通可以不用吼,原来爱可以如此平和。
这份参照,如同一粒种子,在我心中生根发芽:
让我始终坚信,世界是美好的,关系是美好的,我可以做很多事,我的人生有无限可能。
所以,童年的烙印会一直在吗?
会的。但只会在某些脆弱的时刻。
人,不能被某个“性格标签”简单定义。
孩子的成长,依托的也是一整个系统。
在我们和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仍有很多机会和力量,去主动修复那些来自他人、环境带的负面影响。
可以是遇到一个温暖的人(慈祥包容的长辈、善于发现闪光点的老师、有力量的妈妈等);
也可以是自我学习、成长(比如,我自学了心理学);
只要在这个系统中,还有“另一束光”;
那无论怎样的境遇,孩子依然有条件成为“自己喜欢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