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管控与引导并重
从“洪水猛兽”到“可驯工具”
如何管控与引导暑假电子产品使用?关键在于找准孩子需求、坚决守住底线、积极正向引导。
中小学生使用电子产品的需求主要有以下四类:一是娱乐放松,以网络游戏、刷短视频、观看影视作品等方式进行压力释放,获得即时快乐;二是社交连接,在私人或公共社交平台上聊天、发言以获得归属感与身份认同;三是信息获取,利用互联网属性收集学习资料,使用学习类APP以满足好奇心与自主学习需求;四是创作表达,以在公共平台制作、发布、展示自己的作品以得到成就感与自我实现。娱乐、社交、探索均属正常心理需求,粗暴禁止易引发对抗。家长应在承认孩子这些需求合理性的基础下积极了解他们对电子产品需求的本质,才能为合理的引导打下坚实“地基”。
区分性质,分析情况。将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活动分为创造型(编程、创作)、学习型(查资料、慕课)、消耗型(无目的刷视频),前两类可进行积极的引导,后一种则要进行严格的管控。
严控沉迷,守护底线。别让手机变成“电子保姆”,世界卫生组织已正式将“游戏障碍”纳入《国际疾病分类》(ICD-11),凸显其危害性。家长需明确规则,限制游戏和纯娱乐性短视频的时长,利用工具设定使用边界。保障孩子充足睡眠、户外活动和线下社交时间不可妥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