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身上有汗,眼里有光(5)

“让每一个学生都拥有强大的生命弹性和张力。”朱鹏说,每一届新生家长会,他都会“推销”自己的教育主张。“多年来,我的每一次宣讲总能赢得热烈的掌声。后期家校配合当然也就十分顺畅。”

2020年开始,朱鹏尝试逐步加大学生体育活动的总量,同时也提高家长的参与度。当大课间活动很精彩时,他们就举行家长开放日让家长到校观摩;当孩子出去比赛时,就让家长参与其中。“让家长看到孩子的变化,和孩子共享胜利的荣耀,他们理所当然就能够信服。”朱鹏说。

体教融合,重视成绩之外的价值

在家长们的面前,也有一个现实问题:参加体育活动难以与学习成绩直接“挂钩”。

专业运动员对“以体树人”有自己的思考。

乒乓球世界冠军邓亚萍年轻时曾经放下“狠话”:如果有孩子,一定不让他练乒乓球,因为训练过程太苦、太难。但后来,她还是把孩子引上了乒乓球之路。“体育,可以让人更好地面对输赢。”邓亚萍表示,人们常说要“胜不骄,败不馁”,但这谈何容易?体育训练中,每时每刻都要面对输赢,必须调整心态,才能对输赢泰然处之。

著名篮球运动员、姚基金发起人姚明则用“自我导航”和“自我管理”来阐释体育教育的作用。

自我导航,就是清楚自己的目标是什么,清楚自己接下来要做什么。内心有目标,走得才能更坚定。自我管理,就是为实现目标要有所取舍。时间和资源都有限,必须制定策略,明确怎么做,什么时候去做。

“体育比赛有一个特点:它的规则是事先制定的,大家共同知晓且遵守;同时,你又有自我发挥的空间,需要在规则的基础上去调适。”姚明认为,体育比赛其实架起了一座桥梁,让人能感受和践行自我导航和自我管理,而做到这两点,对实现人生价值也大有裨益。

为你推荐

查看更多 >
你可以问我任何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