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身上有汗,眼里有光(6)

“当然,体育并非灵丹妙药,不用把它拔得太高。只不过在这个阶段,我们又把它看得有些轻了,所以才单独拿出来强调。”姚明说。

体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学校的实践来看,“四肢发达,头脑简单”是一种“误读”,体育做得有声有色的学校,通常在考试中的整体表现也不差。

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教授汪晓赞从小就是一名校队田径运动员。她说:“如果说我如今在学习、工作中有一点点成就的话,也是源于当初的运动经历。”

汪晓赞表示,体教融合要关注的不仅仅是如何提升孩子的体质,如何在体育考试中拿到好成绩,更要关注体育能对孩子一生产生哪些影响。

汪晓赞的课程研发团队正在研究如何让体育课变得更有吸引力,如何破解很多学生上了十几年体育课却没有掌握一项运动技能的困局。他们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概念——“全体验,全比赛”的专项运动技能教学。孩子们从第一堂课就开始打比赛,一直打到最后一节课。实践证明,孩子们在一个18节课的篮球大单元中,能够从“小白”成长为具有一定比赛素养和技能水平的篮球“达人”。

“把体育教育做好,我们可以让更多青少年热爱体育、参与体育,让他们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汪晓赞说。

教育专家熊丙奇坦言,如果强调单一的以成绩为导向的评价体系,体育在学校里仍然会被边缘化。“制约体教融合的因素很多,必须形成整体的合力。”熊丙奇觉得,以校长作为突破口,是一个好的思路。具有体育精神的校长做出成绩,树立标杆,可以向更多人证明,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可以协调发展。

“我们就是用二十年做了一道证明题。从孩子喜欢的东西抓起,从体育抓起,没有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也没有影响学校的发展。这条路,我们走对了。”吴雄感叹。

为你推荐

查看更多 >
你可以问我任何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