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语文老师对阿里数学竞赛姜萍事件的十一个思考(5)

我们的学校教育,常常是要把培养学生的诚信品格当成一项重要的教育目标来抓,至少口头上是如此。但一个小小的期中期末甚至是日常检测,尚且风声鹤唳,草木皆兵,要“技防”(打开监控)加“人防”(安排老师监考),这样的重重把守,就是为了防止学生作弊,然而这样的近乎于“有罪推定”,把学生当贼一样防着的做法真能培养学生的诚信品格吗?很可能正相反,倒是激发了他们作弊的动机和欲望。

10.

姜萍事件中,她的老师王某某帮助其作弊的动机是什么?还没有人去做进一步调查。王老师所在的涟水中专一纸声明,要给予其诫勉谈话处理,取消本年度评先评优资格。这在相当程度上相当于罚酒三杯。

更进一步思考,应该如何定位师生之间的关系呢?当师生关系掺杂了太多的功利因素,老师要依靠学生的成绩出名获利时,甚至不惜以透支学生发展,诱导学生走上歧途为代价,那师生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与“以人血染红顶子”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吗?

我曾不止一次地听说过某些学校的所谓名师,动用了不能拿到台面上来说的手段,教上了拔尖儿的班级,结果自然是什么升学率、清北、985、211一类就全都来了,由此这个老师就一跃而成为“名师”,但这样的名师,真的是“明师”吗?学生的优秀真的是TA带出来的吗?

11.

姜萍事件的真相,最终能在一定程度上水落石出,是大众坚持不懈围观的结果。正是因为有这些锲而不舍的围观,才让有关部门意识到不能总是回避问题,而是要直面问题,解决问题。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围观看似无价值,无意义,但其本身很可能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

(责任编辑:卢其龙 CU002)
首页上一页...2345 5

为你推荐

查看更多 >
你可以问我任何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