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人质量“三重门”的提出,基本明晰了学校育人质量的内涵和外延,以及方向和路径,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指导性,学校既可据此觉察当下所处的位置,也可以确定下一步发展的目标。但是有一点需要特别强调,即不能认为“三重门”是一个简单的闯关游戏,闯过第一关,再闯第二关,最终闯过第三关。如果这样去做,可能最费时耗力,能否闯过第二第三关存在着极大的不确定性。而正确的态度和做法是,始终保持对第一、第二重门标准要求的密切关注,但可以把目标定高,聚焦为第三重。
这样做的原因是,当一所学校始终着眼于第三重:把目标锁定在学生的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上,就会产生积极的连锁效应,因为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的达成,通常意味着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优秀的学习品质和学科思维能力。而具备这样习惯、品质和思维能力的学生,必然拥有良好甚至优秀的学习成绩。这种正推是成立的,反之则不成立。说白了,这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人”与“分”的问题,有“分”不一定有“人”,但有“人”则一定有“分”。相比之下“分”是生硬的、冰冷的,而“人”则是灵动的、温暖的。
是“分”还是“人”,其实是好坏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的分水岭,一边是短期、冰冷的,一边是长期、温情的;一边是越来越没有后劲,一边是越发展越动力十足,潜力无垠。其实,在通往第三重门的康庄大道之上,会很轻易地解锁打开第一第二重门,而直接从第一重门闯关,则会非常艰难。
所以,我认为对第三重门的目标和行动意识,实际上是高阶学校教学和管理能力的培养。一所学校的目标、教学和管理要有着眼于第三重门,着眼于“人”的气魄和决断,只在“分”的层面徘徊的学校,注定成不了优质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