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想要一个“伪学霸”?还是想要一个“真自控”的孩子?(6)

飞飞和磊磊并非故意调皮,要惹妈妈不开心,他们只是呈现出了自控力疲惫时的真实反应;而父母,却被自己对孩子理想化的学习状态预期与现实的落差感所伤害。

自控力的前提是,先有自,再有控。如果我们都无法接受孩子真实的样子,又何从帮助孩子提高自控力?

孩子能够认真学习,需要两个要素,一是良好上进的学习状态,二是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

前者是后者的必备条件,可正是因为抗拒,父母一直盘桓于情绪层面的苦恼,无法再进一步帮助孩子分析学习所遇到的具体困难。

孩子在学习中的挑战,有时来自外界环境,有来自情绪与状态,也有来自具体学科的学习方法。无论我们要帮助孩子克服哪种困难,我们都需要“接受孩子真实的样子”,相信我的孩子已经努力了。

带着这样的理解,我们才能放下对抗情绪,进入实际解决问题的阶段。

巧用“登门槛效应”,培养自控感

1966年,美国心理学家曾作过一个实验:

派人随机访问一组家庭主妇,要求她们将一个小招牌挂在她们家的窗户上,这些家庭主妇愉快地同意了;过了一段时间,再次访问这组家庭主妇,要求将一个不仅大而且不太美观的招牌放在庭院里,结果有超过半数的家庭主妇同意了。

这个实验最终为我们得出了登门槛效应。

放在教育这个领域,想要帮助孩子进步,我们可以先提出一个只比过去有进步的小要求,当孩子达到后,再逐步鼓励他们达成更高的目标,孩子们往往更容易接受并力求达到。

如果孩子是发自内心认可自己所做的努力,而不是迫于压力不得已为之,就可以逐渐培养出孩子对自己力量的自信。对自己力量的确认感,也是自控力得以发展的重要基础。

为你推荐

查看更多 >
你可以问我任何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