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文从另一个角度向澎湃新闻指出,当前国际形势下,自主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特别是理工科拔尖创新人才的任务已经迫在眉睫,推动清华北大等高水平高校为中小学培养顶尖优秀教师,对于一批早慧的拔尖人才早期培养至关重要,这些孩子需要匹配的老师。
事实上,我国一直鼓励优秀青年学子投身教育事业。从2007年秋季起,我国开始在教育部直属的六所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
2018年,《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公费教育实施办法》颁布,将地方师范生公费教育制度探索正式纳入国家制度体系,“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升级为“师范生公费教育政策”。当时,教育部相关负责人表示,“部属师大师范生是中小学教师补充的优质来源,是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重要的源头活水。”
为何此次在师范生公费教育政策之外,新推出“国优计划”?
陈志文直言不讳道,“虽然近年师范院校受到热捧,但最优秀的理工科人才并不在师范类院校。”
储朝晖也指出,一方面,目前,我国中小学教师总体上数量充足,且随着人口结构变化,未来一段时间学生生源会向着减少的方向发展。但在另一方面,当前整个教师群体中,顶尖人才从教的比例远比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小。
“20世纪八九十年代国家包分配工作时,师范院校有很优质的生源,很多中考中的佼佼者会选择读中等师范学校,之后进入教师岗位。”储朝晖回忆,“但在1996年《国家不包分配大专以上毕业生择业暂行办法》颁布、师范生不再包分配,以及1998年高校扩招后,师范院校的生源质量开始下滑,中高考中名列前茅者选择去当教师的比例变小。实施‘国优计划’,让更多优秀的人进入中小学教师队伍,有利于改变这种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