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北大毕业生当中小学老师是大材小用?(7)

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提出,建立中国特色师范教育体系,并提出支持高水平综合大学开展教师教育。

储朝晖认为,此次“国优计划”中,首批试点支持30所“双一流”建设高校推免遴选优秀理工科学生加入“国优计划”,是一项加强综合大学参与教师培养的具体举措。

“当下,应该从‘面’上统筹做好师范教育与教师培养,除了办好‘国优计划’,还应该给予师范类院校充足的政策、资源,让高水平综合大学、理工大学与师范院校能够发挥出各自的长处,用多种形式培养教师。”储朝晖强调。

“国优计划”实施中,如何确保能够吸引“双一流”建设高校优秀理工科学生加入、且“国优计划”毕业生都能投身中小学教育?

“国优计划”《意见》提到了从教激励,包括“国优计划”研究生享受免试认定取得中小学教师资格,并通过探索“订单”培养强化“国优计划”研究生毕业从教保障。

蒋建华认为,“可能要等计划落地实施后,才能知道这些激励举措的效果如何。”

就目前而言,“双一流”建设高校优秀理工科学生的就业选择比较多、薪资待遇往往也不错。陈志文认为,“如何确保这些学生硕士毕业之后能真正去中小学任教”,确实是在“国优计划”落地实施中需要考虑的问题。私立学校近年来吸引了很多著名大学的毕业生,核心还是待遇好。

在陈志文看来,为了确保“国优计划”顺利实施,可以借鉴“长江学者奖励计划”,从国家层面给予“国优计划”走出来的教师一定的经济补贴,鼓励支持他们从事中小学教育。

陈志文相信“国优计划”能够吸引一批真正乐教适教的优秀学子投身中小学教育。

“这一代的孩子,特别是‘00后’的孩子,是伴随着中国的快速发展成长起来的,他们有内生的民族自豪感,更加自信,在做选择时更在意自己喜欢什么。我相信他们中会有一些人是真正热爱当老师的,只要待遇不太差。”陈志文预判,每年从每所参与“国优计划”的高校中推免遴选30名真正乐教适教的优秀理工科生,不会是一件很难的事。

(责任编辑:卢其龙 CU002)
首页上一页...4567 7

为你推荐

查看更多 >
你可以问我任何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