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教育部教师工作司负责人在回答与上述意见相关的问题时表示,“目前,我国举办师范类专业的院校超过700所,数量众多,但高水平院校特别是高水平综合大学、理工类大学占比不高;师范生培养体量不小,但学科结构和培养层次有待优化。为健全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进一步完善师范人才培养结构,着力提升培养质量,在深入调研和广泛征求有关部门、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及部属高校意见基础上,教育部印发了《意见》。”
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陈志文则更为直接地指出,实施“国优计划”显然是为系统加强拔尖理工科人才培养所需的顶尖师资力量,尤其是在中小学充实优秀的理科师资力量。
为何要让清北等名校“学霸”当中小学老师?
近年来,有关清华北大等名校硕博生毕业生到中学任教的新闻引发过多轮讨论,一些网友质疑:名校“学霸”去教中小学是不是“大材小用”?学霸是不是就一定能当好老师、教好学生?
“国优计划”《意见》公布后,因清北复交等名校进入“国优计划”首批试点名单而受到关注,并引来网友再次质疑:清华北大毕业出来去当中小学老师,岂不是对高等教育资源的浪费?
对于“名校学霸去教中小学是‘大材小用’”的质疑,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持这种观点的人没看到教育工作的复杂性、尖端性。我一向认为,教育是各行各业中最尖端的一个领域。中小学教育是基础,更加重要,我甚至认为,中小学教育需要比高校教师更需要尖端、更加优秀的人来做。”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政策与法律研究院副院长蒋建华也指出,“清华北大毕业出来当中小学老师并非‘大材小用’,因为基础教育很重要,且现在的教育已不能停留在简单的知识传授上。现代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只有让更多具有较高综合素养水平的人投身教育,才能真正办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