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高中永远不会结束”为什么是真的?(4)

比如最开始那种饮料洒到身上的事件,如果非得解读成对方故意欺负,这就可能让事态升级。反过来说,在那些“被接受”的视角里,就算对方真是故意的,这件事最后说不定还能化敌为友。

带着“被拒绝”枷锁的人,会在生活中寻找各种蛛丝马迹,去进一步证明自己的“被拒绝”,他们到了工作的年纪,可能会表现出更容易生气、更容易焦虑、更有攻击性,甚至更可能有一言不合就辞职的情况。

而对“被接受”的人来说,很多事情的那种不在乎,是因为他们根本感觉不到有什么不对劲。

但是——我们好像很喜欢用但是——这个所谓的“被拒绝”的枷锁也有好处,甚至可以让你更有智慧。

这又不得不提到一个实验。受试者被要求在自己的脑门上写个大写字母“E”,你觉得他们会怎么写这个“E”呢?

揭秘!“高中永远不会结束”为什么是真的?

结果是,那些有权力的傲慢的人,往往这个“E”是站在自己的视角写的,也就是在别人看来,这个“E”其实写反了;而那些能够从别人视角考虑问题的人,就会写一个在对面的人看来正确的“E”。

这个实验最初并不是用于讨论“被接受”和“被拒绝”的问题,但的确跟这个主题相关:经常“被接受”的人,自信心比较强,做事情比较喜欢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所以写出来的E别人看来是反的;而经常“被拒绝”的人,反而更善于在社交场合察觉到一些隐秘的细节,也更能体察别人的情绪(尽管这件事最后的结果往往是自己难受),所以写的E能够用别人的视角。

这种优势可能在学生时代还不明显,但到了工作场景,往往有关键作用:比如两家公司合作,你这边的领导讲的眉飞色舞,对方公司好像也频频点头,那如果你是个“被接受”类型,你大概会很乐观,认为这个单子肯定没跑了。

为你推荐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