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教育血泪史:20年依然挣扎在应试洪流里(5)

2015年12月,奥巴马签署了《每个学生成功法》(ESSA),取代业已施行了14年的《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NCLB),该法包含天才教育的内容等。

教育与“国运”相连,该“应试”否是个老问题

轮到特朗普总统的时候,他在竞选中就尖锐批判了美国当前的教育,声称“本届政府搞砸了教育,他们失败得彻彻底底”。他倡导“自由择校”、支持特许学校、反对“共同核心标准”。

虽然他未曾提出系统的教育思想,但是发表了相关言论,被人认为是“精英教育”思维的代表。

现在到了拜登执政时期,尽管其教育思想的系统和教育改革的框架还没有显现,但新官上任三把火当中就涉及了很多有关于教育的问题,可以一窥端倪。

总而言之,教育究竟应该去向何方,是一个亘古不变的重大话题,既关乎国计也关乎民生,从国家领导人到平民百姓,都对此“有话说”“要说话”“想吐槽”。而教育由于与人才培养关系紧密,势必与“国运”相连,因此会具有很强的时代性。美国就是很好的例子,当美苏“抗争”时,当“消除贫困”时,当进入新世纪时,当贫富差距扩大时,当“美国优先”时,无疑,教育改革的侧重点都会有所不同。

而教育究竟是应该要“应试”?还是应该不“应试”?也是个难以“一刀切”的复杂话题。没有“应试”,则无以有效考评学生学习效率和学校教书质量。过于强调“应试”,则竟导致教师和学生流失,影响了教育的整体水平提高。

不过,所有人都认同的,一是每个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因为学费太贵或者家庭贫穷而得不到受教育的权利是不应该的;二是学前教育很重要,除了要更加多的设立保育机构,让孩子们有地方可“托管”,也要注重学前学习和能力开发;三是在教育资源平等的基础上,有必要加入竞争机制,如特许学校等,给更多人择校的机会,也给学校更多促进。

为你推荐

查看更多 >
你可以问我任何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