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源北京师范大学
从2021年到2023年,北师大中国创新教育研究院牵头调研了1.6万名初中生,并将他们分为四个组别,分别是“没有感受到项目化学习”“参与了低水平项目化学习”“参与了中等水平项目化学习”以及“参与了高水平项目化学习”。
调查结果发现,初中学生在文化理解、批判性思考、创新素养、沟通合作、社会责任感、问题解决等素养上,总体呈现下降趋势。
其中,唯一呈现出正增长趋势的学生群体,是那些感受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真正参与了高水平项目化学习的学生。
而大部分学生,受制于资源和条件,并没有机会参与项目化学习,而是将绝大多数精力都用在了刷题和应试上。
更何况,在家长眼里,入选“强基”意味着可以低分进名校,顾不及想孩子是否真正有天赋和热情。
以至于有学生高考分数,完全可以挑选头部211高校自己感兴趣专业的孩子,却被强行送进了某985高校的强基班;
更有一些机构忙于搜罗各大高校的强基面试题,教学生答题技巧,甚至直接背题,增加上岸几率...
最后受到伤害的,是原本可以探索自己的兴趣和特长,有正常学习节奏的孩子,以及真正有天赋的孩子。
还有学生和家长,错认为“强基计划”一旦录取就是本研贯通培养,入学后就算躺平也能保研。
事实情况却是,那些被强行鸡进了“强基班”的孩子,可能根本卷不动。
就拿常见的物理学专业来说,北大物理学院负责物理教学的穆良柱教授,曾写过一篇关于物理学科学业困难孩子的研究论文。
在他的描述下,我们可以看到学业困难的学生经历了什么:
“这些学习困难的孩子,问题首先出现在听课上,听不懂课,跟不上节奏。
然后是自学学不懂,思考慢,效率低,不能系统理解知识,完成作业慢。
再之后是时间管理出现问题,没时间复习,考试挂科...
慢慢对学习产生无力感,彻底失去自信,更严重的开始伴随心理问题,最终发展出抑郁症或者躁狂症。”
听听都感到痛苦。
更别谈“强基班”通常采用定制化的课程,难度和强度也高于普通班级,对学生要求也更高。
有一位被某985学校强基计划录取的学生就表示,他所在的强基班课程要比普通班难度高,比如高数、大学物理等基础课程要比普通班高两个等级难度;
强基班实行小班化教学,课时安排要比普通班多,课堂交流、课后作业的要求也会比普通班高。
在课后拓展方面,他还需要在大一阶段就进入由导师牵头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与硕士生、博士生师兄师姐一起做实验...
可见,如果对基础学科和科研领域不感兴趣,会感到压力山大,难以坚持。再加上转专业困难,基础学科就业受限,感到更加绝望。
这也是为什么,“强基计划”,不仅需要孩子在基础学科上有天分、有兴趣,还要能对科研感兴趣,能将兴趣爱好与国家重大需求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