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一案三单”是理想化的学习结构设计,在日常教学实践中有很多老师并没有时间和精力来研发、印制“三单”。如果没有团队合作力量的加持,难免会出现不可持续的尴尬局面。这就需要学校或一个区域、合作组织一起共创共享。
经常有老师问,有没有一种新模板可以替代原有的课时教案模板?在我的心中,一个理想的课时学习模板应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要素:
核心概念——指单元大概念,如《恐龙的灭绝》一文的大概念是“关系”;核心问题——指本节课最值得解决的一个问题,如“恐龙的演化与人类、自然有怎样的关系”;学科概念——指本学习内容可能涉及的到学习关键词,如“说明文、表达方法、说明方法”;学习目标——含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养目标等;学习资源——指学习过程中可能关联到的视频、图表、阅读材料等;探究任务——写清每个任务的内容、完成方式和完成时长;课堂反思——指实施任务学习过程中的成败得失。
需要特别提及是的,在这个模板中,每个探究任务除了要明示任务的三个要素外,还应当将实现这个任务过程中的“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以及“设计意图”完整地梳理出来。
“教师活动”主要描述学习活动中如何呈现学习情境、提出驱动性问题、设定学习任务类型,是不是在学生出现迷思之处出场纠错、引领,以及恰当运用评价方式与工具持续评价促进学习;
“学生活动”主要描述学生在真实问题情境中开展学习活动的动作行为;
“设计意图”主要说明学习环节、学习情境、学习活动等组织与实施的意图,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障碍,说明环节或活动对目标达成的意义和学生发展的意义,关注课堂互动的层次与深度,揭示学习设计的底层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