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班管理、形式单一:农民工子女暑期托管不仅需要“搭把手” (4)

7月23日,记者在位于北京市大兴区城乡接合部的蒲公英中学看到,十多个主题展位分别展示了同学们在环保、美食、化学、物理等领域的探索成果,近200名师生和志愿者们共同回溯了十多天丰富多彩的夏令营活动。

许靖既是此次夏令营的志愿者,也是蒲公英学校毕业两年的校友。她告诉记者,选择回来参加夏令营,实际是为了弥补自己当年的遗憾。“我老家在黑龙江农村,父母很早就来北京的服装厂打工。以前每次放暑假,爸妈都没有时间管我,我只能回老家陪着姥姥,没有机会参加学校的夏令营。”

据该校相关负责人介绍,自学校2005年开办以来,每年暑假都会举行夏令营。“学校里的许多学生都是流动儿童,平时可能很少有机会看看身边的北京,夏令营实际是给他们搭建一个拓展知识的平台。”

具有多次学生家访经验的志愿者赵老师认为,农民工家庭的收入相对较低,没有那么多钱给孩子报各种培训班、兴趣班,但他们会鼓励孩子参加夏令营,尽其所能地帮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的夏令营活动不仅完成了托管的任务,而且丰富了托管的形式。”

(责任编辑:卢其龙 CU002)

为你推荐

查看更多 >
你可以问我任何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