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我来了以后,我发现老师虽然对孩子确实和蔼可亲,但由于“积极教育”快乐教育”等多种因素影响,老师不能对孩子太严厉,从而导致老师管不住学生了。
这带来了三种后果。
第一种后果,芬兰校园霸凌变普遍了。
近两年,霸凌事件屡次登上芬兰头条。去年下半年,新闻报道有一个学校的所有家长签名,要求一个三年级学生退学。因为他霸凌得很过分,老师又管不了,于是家长群情激愤,寻找舆论正义。
我家孩子今年也遇到了霸凌。
她当前上的学校,算城里相对好的学校。我家孩子性格比较外向,也不愿吃亏,所以我真的从来没想过她会被霸凌。
据孩子说,由于她音乐成绩特别好,班里一位男同学开始每天放学的时候就向她扔东西,把衣服、鞋子之类的物品,往她身上扔。
孩子气不过,就拍了视频和照片。然后她拿着照片和视频,去找老师和副校长。在证据如此清晰的情况下,她没有收到任何反馈。
后来,孩子找了校医和心理医生,校医介入此事,这个孩子才“明面上”收敛了一些。
为什么说是明面上?因为他被校医找过以后,就开始将霸凌转向了地下,把我家孩子的衣服、手套、帽子扔到了男厕所的垃圾桶里。
我家孩子仍是把照片拍给老师,结果老师还是没有作为。
很快上学期就结束了。这个学期,我都没介入,因为我以为在证据如此清晰的情况下,老师会像《他乡的童年》一样,帮我们解决问题。
这学期开始前,我很担心这个事情,就给老师写了个邮件,称我很担心孩子的情况。
老师在邮件里面回复我,大意是学校发生这么多事,我也没办法知道到底是不是真的。
但是这学生已经转学了,应该不会有问题……
事情圆满解决了,但这解决速度,让我意识到,其实老师对于此类事情也没有太多办法。
即便是霸凌,老师也办法拿学生怎样,只能施加压力给家长。如果家长管,那么可以解决,如果家长不管,那么老师对这个学生无计可施。
我们运气好,这个家长愿意管管孩子。如果不愿意,保不准要采取报纸上家长一样的做法了。
第二个结果是,老师转而对家长提出了高要求。
一旦孩子达不到老师的要求,老师就会对家长施加压力,要求家长监督孩子的学习,以达到标准。
我和语言班的老师有一个whats app群。这群的恐怖程度就跟国内家校微信群一样。只要手机一震动,显示老师来电,我就知道完蛋了,又要说我家孩子哪有问题。
举个例子,刚入学语言班的时候,孩子每天要学5-10个芬兰语单词。第一课《颜色》的每个单词都超过7个字母,第二天要默写。
娃是一个三年级、0芬兰语基础的孩子,尽管走路、坐车都在背,但还是背不出,怎么办?给家长施加压力呗!
那一年,我和这位语言老师开了8次家长会,每次都被打击得很惨,开完会都压力山大。这种对于家长高需求的学习模式,我觉得是完全不亚于国内的。
第三个结果,当前,芬兰学校手机泛滥,甚至有些课内都有点管不住。
我家孩子在国内是没有手机的。但是到了芬兰,在她要求之下,我给她配了标准的、可以玩游戏的手机。
没办法,别的小朋友都有,你没有就不合群。
理论上孩子上课是不能玩手机的,但你也知道,这种事情向来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小孩子总有偷偷摸摸玩的办法。
现在芬兰有一些地方呼吁,上课后把手机收到一个“手机停车场”里摆好。这个我觉得挺好,但我没在我们学校看到过。
听说现在政府在筹备立法,禁止学生课堂上使用手机。这应该会对问题的改善有正面意义。
去竞争化、没有考试?
快乐教育并不意味着躺平
孩子在语言班学习一年之后,我们转入了芬兰的小学。
自那以后,每次我看到有人说,“芬兰教育没有考试”,我都很想笑。因为这和事实实在相去太远。
图片来自《他乡的童年》
我们所在的学校,平时小考不断,并不比国内少。每个科目学完四到五个单元,就要进行测试。期末前半个月到一个月,会每周安排一场考试,对每门科目进行测试。
以下是我们四年级下学期开学一个半月经历的考试:
虽然去竞争化,没有排名,但是基本每个孩子考什么水平、在班里什么位置,家长也都有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