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建架。
别被碎片信息骗了,重新整理出一套完整体系。比如“词法—句法—语境—赏析”,一层带一层,像搭积木。每学一个知识点,都要问自己三个问题:它在句子里怎么用?能举出例子吗?能翻译出来吗?别光“知道”,要能“活用”。
最后是做。
每天十个实词、一篇小短文,一周一次复盘。不需要花哨的方法,不需要昂贵的课,唯一的秘诀叫“坚持做”。文言文不是学出来的,是练出来的。就像健身,靠打卡,不靠意志宣言。
有家长问我:“孩子现在都高二了,还来得及吗?”
我说:“当然来得及。”文言文不像数学,一开始没打基础就彻底凉。它更像耐心活,只要你现在肯动手,一点点往回补,三个月就能见效。
前提是,别光问方法,要真去做。
学习文言文,说到底,就是一场和“惰性”的较量。
所有的“学不会”,都藏着“不想动”的影子。那些真正学通的人,从不谈天赋,只谈执行。他们翻过的每一篇文章、背过的每一个词,最后都会在考场上悄悄报恩。
文言文不难,它只是不讨好。
可等你哪天能静下心,看懂一篇《岳阳楼记》的壮阔,或者读出《项脊轩志》里那份人情的深意,你会发现:
原来古人的语言,不是难懂,而是太真。它让人想起一个事实:学习的尽头,不是分数,而是理解。
理解语言,理解人,也理解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