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无阻碍沟通,让学校形成了有事敢说、说了管用的氛围。教师不必担心提意见会得罪人,学生不必顾虑说了也没用,每个人都能参与到学校的建设中,而这样的学校,自然会充满活力与凝聚力。
4
不搞形式主义
让校园管理接地气
优秀校长最反感为了应付检查而做表面功夫,他们的管理逻辑始终是实用、高效、为师生服务,让校园里的每一项制度、每一处布置,都贴合师生的真实需求。
在校园建设上,他们注重细节里的便利。教学楼的楼梯转角,会设置供学生临时休息的长椅;卫生间门口,会摆放免费的纸巾和洗手液;考虑到低年级学生身高,会把饮水机按钮调低、走廊扶手做双层设计。在制度制定上,他们坚持征求意见再落地:推行新的考勤制度前,先召开教师座谈会,听取不同学科、不同年龄段教师的想法;调整课间操安排时,会让学生代表投票选择喜欢的运动方式。
他们从不做面子工程,不会为了评比而突击打扫校园,而是培养师生随手整理的习惯;不会为了展示而搞花架子活动,而是根据学生兴趣开展社团、实践活动。这种接地气的管理,让师生感受到学校的一切都是为了我们好,而非为了应付别人,进而主动维护校园秩序,形成良性循环。
5
给教育创新留足空间
鼓励师生大胆试
优秀校长从不墨守成规,而是敢于打破传统教育的条条框框,为教师的教学创新、学生的个性发展留足空间,让学校成为敢尝试、能成长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