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师站稳讲台的30条“避坑指南”(3)

3.批评要“对事不对人”

大声吼叫或公开羞辱,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私下指出问题,说“你刚才的行为影响了大家,我们可以试试这样做”,既指出错误又留有余地。

4.守住“不体罚”的底线

明确课堂管理的权力边界:可以批评教育、可以请学生暂离冷静,但绝不能体罚或变相体罚。尊重学生的人格,是教育的前提。

5.别把“叫家长”当“万能药”

学生犯错时,先尝试与学生沟通解决。动辄叫家长,会让学生觉得教师“无能”,也会削弱自身的教育影响力。

6.批评只说“当下事”

翻旧账会让学生觉得“永远改不好”,失去进步的动力。聚焦当前问题,说“这次我们可以怎样改进”,更能引导学生反思。

7.别用“过激言辞”放大错误

“你怎么总是学不会”“你这节课彻底毁了”这类话,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客观描述问题,说“这个地方确实需要再努力”,才能帮学生理性看待错误。

8.收起“轻蔑”,多给“鼓励”

轻蔑的眼神、嘲讽的语气,会让学生关闭心门。哪怕学生做得不够好,也可以说“你这次比上次进步了一点,再试试”,用肯定点燃他们的积极性。

9.学科课堂要“守住本位”

别把语文课上成班会课,也别让数学课变成“批评大会”。课堂时间要聚焦学科目标,育人可以融入知识讲解,而非喧宾夺主。

10.规则面前“一视同仁”

优等生和后进生同样违纪时,处罚标准要一致。偏袒或苛责,都会让学生觉得“规则不公”,进而挑战课堂秩序。

为你推荐

查看更多 >
你可以问我任何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