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分数的尽头是躺平,卷热爱的尽头才是人生

当教育的脚步赶不上时代变迁的速度,现行模式便陷入了诸多困境。应试惯性下,“点燃孩子”的教育本质渐弱,创新活力被压抑。人工智能的崛起更凸显改革的必要——我们亟需打破桎梏,让教育回归激发热爱、鼓励探索的本真,为每个孩子埋下创新的种子。

教育太慢,而世界和社会变化太快

我所在的上海科技馆是一个科学教育的场所,它是个“大学校”,只不过每天来的孩子不一样,来的目的也不一样。成功的场馆一定是让带着期待来的孩子,带着更多的期待离开场馆,在心里埋下一颗科学的种子。

越是数字时代,我们越应该鼓励孩子走进真实场景。和电子屏幕不同,在真实场景,孩子可以成为一个发现者,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甚至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孩子来场馆不是被动接受教育的。

学校教育的内容需要经过反复打磨,它是慢的;科技馆的特点是快速响应,通过最快的方式传播科学知识。

如果说学校教授的很多是人类长期积淀的“冷知识”,那么科技馆传递的大多是“热知识”,这些热知识甚至可能是错的。当今世界发展的一个特点就是:知识还在生长过程中时,我们就已经接触到了,我们需要了解它,但了解到的也不是最终的结果。

实际上,现在我们所有的教育问题的根源都是“教育太慢,而世界和社会变化太快”,所有的矛盾都来于此。

学校教育更多是培养孩子的学科思维能力、规范的学术能力,为日后打下扎实的基础。不同的学科思维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因为这是我们认识世界的一个工具。而像科技馆这样的校外教育是让孩子探索世界,认识自我。

为你推荐

查看更多 >
你可以问我任何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