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2
因时而异:抓住沟通的“关键窗口”
沟通时机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接受程度,进而影响到沟通实效。教师需敏锐捕捉关键时间点,让谈话事半功倍。此时教师要坚持“学生状态优先”的原则,如果时间条件允许,尽量避免教师随时而约、随时而谈。
当学生经历失败、受挫时,情绪波动较大,教师及时主动与学生谈话犹如“雪中送炭”,这是沟通的最佳时机。此时科学的沟通,一方面可以让学生释放负面压力,改善不良情绪,另一方面学生会感受到“困境有人陪伴”的温暖,进而会积极面对问题,再接再厉,此时的沟通也有利于促进师生关系的健康发展。
当学生逢成功、喜悦时,教师需要及时给予科学指引,提醒其冷静思考,避免自满,拓宽其成长边界,让学生明白一时的成功不是终点,谦逊的心态与持续的突破才是不断前行的模样。此时的谈心犹如“锦上添花”,可促使学生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开学初、考试前、毕业季等关键时段,学生思路易陷入迷茫。教师可利用日常碎片时间,恰当的、不失时机的“细水长流”式谈话,做学生的“引路人”。例如课间闲聊、值日时的协作、放学路上的偶遇,都是自然沟通的契机。随口一句既拉近关系,又能从兴趣中发现学生的潜在特质,为深度沟通奠定基础。通过经常性、轻缓级的交流,渗透价值观,构建亦师亦友的良好关系。
因时而谈的三种情况需定性清晰、量度而行,“锦上添花”时忌泼冷水;“雪中送炭”时勿仅安慰;“细水长流”时注意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Vol.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