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好比打游戏,有人用木棒撸Boss,有人一上来开大招。
看似都在努力,实则在用不同“版本”操作人生。
邻班有位“时间管理大师”,每天学习到凌晨两点,朋友圈天天晒鸡汤“别人复习我也复习,别人打王者我在做笔记”,搞得跟背后有支督战队似的。但月考成绩出来,他化学42,数学56,还沾沾自喜地说“我本来以为自己更差”。
我忍不住问他:你学那么久,怎么没提分?
他说:“我卷子上写满了,但不代表答得对。”原来他花了半小时抄错题,另一小时和智能手表较劲:今天到底能不能背完120个单词。
搞得他妈都以为他成了居家修行的苦行僧,殊不知他把效率和仪式感混为一谈。
我一个表姐,初中没上过补习班,每天按时回家,吃完饭就看动漫,考前才开始复习,但成绩次次稳进前五。
我们都以为她在偷偷培训,直到某天她给我展示了她的复习笔记:简洁清晰,连物理公式都有配图,英语单词分类记,数学错题本用四色笔标记思路。
最狠的是她用番茄钟,每25分钟做题,5分钟复盘错点。
别人是苦练十八年才拿一分,她是把认知效率拉满,轻松超车。
3、环境变了,心理也“原地炸裂”
到了初二,进入青春期主战场,荷尔蒙升起,理智先走一步。
很多学生不是不学,是情绪上来了挡都挡不住。
被老师批评一句,眼眶红了,听到爸妈唠叨,门一关就开始emo,边写作业边写“今日我与世界格格不入”的小作文。
高一更绝,不仅要面对难度暴涨,还要应对“优生混战”的环境转变。以前全班第一,现在变成年级垫底;曾经的“学霸”身份一夜坍塌,如同《甄嬛传》里甄嬛从宠妃到冷宫娘娘,来得又快又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