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是幻觉,初二才是现实(2)

——他不是笨,是思维没跟上。

而另一位女同学平时成绩平平,却突然在初二异军突起,数学、物理、英语齐齐飙升。

仔细一看,人家思维灵活、能从题干中快速提取结构关系,简直就是人类处理器开了核。

有个哥们,初一每天抄作业还能稳进前十,自我感觉良好得像站在人生巅峰。

到了初二,数学从“秒解填空题”变成“盯着一道大题三十分钟,心跳加速,出虚汗”。于是他开始每天加课、刷题、开小灶,家里请的补课老师像换老板一样频繁,连楼下烧烤摊的大爷都知道他物理不及格。

结果呢?期中考试数学72分,比初一少了整整30分。

他妈差点以为改卷老师有仇,直到拿到卷子看见他把“斜面”画成了“楼梯”,力的分解写成了分手信——“既然你不支持我向上爬,那就拉倒吧”。

我妹是那种典型靠直觉做题的类型,初一经常说“我感觉B对”,还能神奇地猜中。

但到了初二,她试卷上的选择题简直就是灾难片:A、B、C、D全都选一遍,也没选对。我问她怎么回事,她皱着眉说:“现在题目不像以前那样会给提示了,感觉每个选项都有道理。”

我告诉她:“那是因为你以前是蒙的,现在要讲逻辑。”

她若有所思,转头对着狗说:“你以后帮我复习物理,因为你直觉比我强。”

2、效率的分界线,就是人生的断层线

初二和高一阶段,还有一个隐形的杀手:学习效率。

学得多≠学得好,刷题猛≠成绩高。有些同学每天都像打卡上班一样学习,时间表排得密密麻麻,结果成绩依旧“稳定低迷”;而另一些人,复习计划像武侠秘籍一样精准高效,复习一小时顶你三小时,真正做到“效率碾压”。

为你推荐

查看更多 >
你可以问我任何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