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团和气的背后,是决策稀烂
有的校长开会时,只要有人提反对意见,就赶紧打圆场:“大家说的都有道理,这事回头再议吧。”
但某中学的做法相反:
在讨论“是否取消晚自习”时,老师分成两派吵得很凶,校长不仅没叫停,还让双方列出利弊清单,找家长代表、学生代表来发言,最后综合意见,推出“自愿晚自习+分层辅导”方案,既保证了学习效率,又没增加学生负担。
所以说,好决策都是“吵”出来的。
校长别怕冲突,就像炒菜得把食材翻炒均匀,不同意见碰撞后,才能找到最优解。
提拔只看关系不看能力
——任人唯亲,逼走真人才
最伤学校元气的,是校长搞“小圈子”:
•把表弟安排到教务处,哪怕他连课都讲不明白;
•评职称时,优先考虑经常送礼的老师,不管教学成绩如何。
某民办学校就因为这个栽了跟头:
校长把自己同学提拔为教导主任,结果对方不懂教学管理,瞎指挥导致老师集体离职,家长纷纷转学,学校口碑一落千丈。
想起通用电气前CEO斯隆说的:
“要让合适的人坐在合适的位置上”。
校长选人,就该像老中医抓药——谁能治学校的“病”,就用谁。
只看结果不管过程
——考前突击抓成绩,不如平时多听课
有些校长像“甩手掌柜”:
•开学时说“今年升学率必须提升10%”,然后就消失了;
•到期末发现成绩没达标,把老师臭骂一顿:“你们怎么教的?”
但教学就像种庄稼,不浇水、不施肥,光等收割肯定不行。
某实验中学的校长每周都去听课,发现初三数学老师总拖堂,导致学生没时间消化,立刻组织教研组会诊,调整教学节奏,结果学生成绩稳步提升。
记得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说过:
“没有考核,就没有管理”。
校长要定期检查教学计划、走进课堂、看看学生作业,过程管好了,结果差不了。
只让干活不给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