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最近还在关注中考成绩,可能你已经感受到了“分数越高,掉队越快”的困惑。这不仅是电视剧里“天才少年”的情节,它反映了现实中一个令人无奈的现象:
那些在中考中取得高分的孩子,进入高中后,往往就像被高压锅压到了完全不适应的环境。
你以为高分意味着进步,然而背后隐藏的却是一个令人心碎的真相——高分往往意味着思维能力的“透支”,而这个透支的代价,最终可能是——掉队。
也许你此刻会问:“那怎么回事?难道中考成绩不重要吗?”
当然,成绩很重要!
但如果你只是通过“套路化”的方法去提高分数,而忽视了思维能力的培养,那么当你面临更加复杂的高中知识时,结果就只能是“跑得快的在马拉松里掉队”。
其实,并不是孩子不聪明,而是“分数≠思维能力”,这一点太少人能真正理解。
误区一:过度依赖“提分班”
大家耳熟能详的一句话是:“高分不代表高能力”。
但是你知道吗?过度依赖“提分班”,最大的陷阱并不仅仅在于它帮助你提高了分数,更在于它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抑制了你的思维能力。
你试过想象一下,每次迷宫探险之前,都会有人告诉你“标准路线”吗?
有了捷径,你会去挑战自己的思维吗?
实际上,我们都知道,初中的数学并不简单,尤其是几何和函数那些内容。
看看数学书上的函数图像,那种迷宫般的复杂感,你不觉得它和你解题的过程很像吗?这种情况,需要的是自主思考和探索的过程,死记硬背是完全不管用的。
可是“提分班”呢?它却用一堆“捷径公式”抛给你,让你拿着“速成法宝”去做题,却没有真正去体会解题的本质——推理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