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在俄罗斯的甜蜜期过去了?(2)

当时的中国车企,是市场上的追赶者,想撼动起亚、现代、丰田等传统车企的地位非常困难。

转折发生在俄乌冲突之后,几乎所有日、韩、欧洲车企都离开了俄罗斯,留下巨大空白。当时央视财经《第一时间》报道,2022年,俄罗斯新车销量同比下降58.8%,新车销售额缩水52%,同时俄罗斯的新车产量也降到了近31年来的最低水平。

为了尽快让汽车出厂上路,莫斯科甚至直接修改法律,允许车企生产没有气囊、ABS、ESP,乃至可以不装安全带的汽车进行销售。

市场紧缺的情况下,让中国汽车迎来了历史性机遇。只用了三年时间,中国汽车在俄罗斯市场占尽优势,这可以称之为中国汽车在俄的2.0阶段,也是中国车企在俄的“甜蜜期”。

到2023年,俄罗斯每卖两台新车,就有一台是中国车。这一年俄罗斯销量排榜首的汽车品牌仍然是Lada,不过从第二至第七位,已经全部换成了中国汽车品牌。

排在第二的奇瑞品牌销量为11.89万台,相比2021年,增长了8.19万台。除了奇瑞品牌,其高端品牌星途、欧萌达的销量分别达到了4.21万台、4.19万台,排在榜单的第六位、第七位;哈弗从2021年的3.9万台,增长到11.17万台,排在第三位;吉利则从2021年的2.46万台增长到了9.35万台,排在第四位;长安从2021年的5705台增长到了4.77万台,排在第五位。

中国汽车在俄罗斯的甜蜜期过去了?

到了去年,俄罗斯销量排行榜前十的品牌中,已经有八个是中国品牌。

在中国品牌的热销之下,2024年俄罗斯汽车市场基本恢复了正常时期的水平。俄汽车市场分析机构“机动车统计网”数据显示,去年俄罗斯乘用车新车销量157.1万辆,同比增长48.4%,达到2021年的约95%水平。

02危机

表面的欣欣向荣之下,并非完全是风平浪静,暗流也始终未曾停止。

在供应链、售后保障方面,中国汽车并不如盘踞已久的日韩欧车企成熟。而且由于市场空白巨大,许多在国内并不是出色的品牌和车型,同样也涌入了俄罗斯市场。

负面舆论因此逐渐累积,像文章开头的负面舆情并非个例。2024年10月28日,俄罗斯知名媒体《生意人》报刊发过一篇名为《俄罗斯出租车司机对中国车有所不满》的文章。

文章称,中国汽车在俄罗斯出租车中的比例已达70%~80%,很多司机表示这些车辆在使用15万公里后就需要报废,而欧洲和韩国品牌的汽车通常被认为是25万-30万公里。

中国汽车在俄罗斯的甜蜜期过去了?

但需要注意的是,这里同样没有指明各种要素,比如哪个品牌,哪个型号,只是简单以“中国汽车”去进行归总。

舆情的问题有些并非事实,也可能来自竞争对手的舆论战,即便真的存在质量问题,也可以通过产品力的提升和服务改善去弥补消费者。相比之下,俄方政策的紧缩是悬在中国汽车头上真正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目前的情况是,市场需求得到大致稳定后,俄方很快就开始通过政策调整限制国外品牌。

俄罗斯联邦政府从2024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了关于汽车回收税的调整,首阶段税率上涨了70%~85%,预计这一数字将持续上升,直至2030年。

政策生效后,排量为1.0L—2.0L的产品,2024年缴税的金额由2.2万元至4.1万元人民币,到2030年将达到8.6万元;排量在2.0L—3.0L的车型,2024年的缴税达到了11.5万元,2026年超过16.5万元,相当于在售车型的销售价格;其他种类的车型最高的缴税金额甚至达到了50.6万元人民币,

相比之下还有更隐秘的手段,包括要求进口商缴纳OTTS认证押金、保修储备金、安装GLONASS卫星定位系统等,用多种方式提高中国企业的资金占用。此外,还有限制平行进口、补齐税费等措施在实行。

这些措施的推行,加上俄罗斯国内的消费波动,共同导致了中国汽车品牌销量的下滑。

2024年11月份,奇瑞汽车下滑2.2%、子品牌欧萌达下滑幅度高达30.7%,长安汽车下滑5.3%,吉利汽车下滑3.8%。到了12月,各品牌下滑幅度更加明显,汽车销售榜大变脸。

中国汽车在俄罗斯的甜蜜期过去了?

为何中国车企迅速从“救市工具”变成“防备对象”?

为你推荐

查看更多 >
你可以问我任何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