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是要把教师读书作为校本培训的重要内容。当下不少学校每个学期的校本培训内容几乎都是“老三篇”——专家讲座,名师上示范课,校内的听评课活动;时间长了,教师都会产生厌倦感,而管理者也是心力交瘁。
如果我们能把读书纳入校本培训,通过每周固定时间让教师进行阅读,这应该是一种有效的专业成长方法。
为了固化和放大教师的读书效果,一方面,我们应邀请专家和名师来校指导,促使教师读书能上升到新的高度,不断增强他们自身的“造血功能”。
另一方面,我们还要开展“头脑风暴”、读书沙龙、读书演讲比赛、读书征文活动,等等,大家一起畅谈读书的体会,一起总结读书的经验,一起诉说读书的困惑,既交流切磋、碰撞思想,又启发借鉴、取长补短、弥补短板,这样读书效果更接地气。
需要注意的是,我们不要硬性规定教师都读“同一本书”。因为教师间毕竟存在着任教学科和文化底蕴的差异,因为他们的需求毕竟不一样,如果我们“一刀切”,要求他们的读书“齐步走”,这样,读书活动有可能变成形式主义,而且会引起他们的反感和厌恶,读书效果反而会降低。
为了让他们读出自己对书籍的理解,读出新的自我,我们要允许他们的读书有快慢、有差异,允许一部分人先“读起来”,更要允许他们自主选择所读的书籍,即使他们读的是小说、散文、诗歌、戏曲等看似与自己的专业发展关系不大的书,或者都是一些“无用的书”,我们也要宽容,而不能反对,更不能禁止。
因为教师的读书需要驳杂一些,因为教师本身就要做一个“杂家”,因为“无用之书”和“有用之书”都是相对的,因为现在“无用”说不定以后会“有用”,所以,我们要着眼长远,要有更多的耐心和信心,要尊重他们对读书的喜好,要尊重他们对所读之书的选择;只有这样,他们的读书内驱力才能被激活,他们的读书才能收到应有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