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一所学校,要先从改变课堂做起(2)

改变一所学校,要先从改变课堂做起

2

怎样改变课堂?

如何改变课堂,对教师而言是一大挑战。

(一)改变课堂,要从“记忆课堂”转变为“探究课堂”

要冲破应试教育的藩篱,采用诸如问题学习式、项目学习式、自主学习式、合作学习式、体验学习式、调查学习式等教学模式,借助一系列思维工具,诸如维恩图、概念地图、坐标图、金字塔图表、套盒等,充分发挥思维工具的两大特性——信息可视化与信息操作化,展开活跃的探究,造就可信赖、可迁移、可持续的新型能力。

“探究”是一种自我批判的实践,一种孜孜不倦地探究未知世界的活动。探究永远是基于共同体的,而共同体也永远是基于探究的。这种共同体的最大特征是共同探索真理,学会思考,并且奠定社会的基石——人际纽带。

在这里,关键的课题在于教师的角色转变。

(二)改变课堂,要从“独白式”转变为“对话式”

教师的作用不是“传授”,而是促进对话的提问,等待学生的表达。在课堂的对话性实践中,学生彼此相互尊重,倾听对方的见解,形成彼此的主张,发现各自的困惑,展开互补的讨论。“对话”是学生“思考”的外化。在课堂中存在着多种多样的声音,倾听每一个学生的声音,保障课堂作为“多声”对话的空间,是教师的职责所在。特别是倾听那些反映“学困生”的“声音”,可构成深化课堂教学的一种契机。

学习,不是一种单一的行为,不是单单的自我对话、反思,而是与教室里的教师、教材、其他同伴、环境等相互交流,相互感染,相互启发的一种行为,彼此从中才能真正地学得更深更透。

为你推荐

查看更多 >
你可以问我任何问题